《乜》跨界舞蹈試煉場 2022

《Rebug 延.生》編舞:樂知靄

如果可以再進化,我想成為____。

人生之中或者需要翻轉命運的瞬間
如果可以再進化、我想成為牠
觀察牠經驗牠
讓牠在我身上追逐
讓我在牠腹內滾動
卻不知哪裡是線頭,哪裡是線尾

這次與木偶師小咪跨界的交雜,
物化、被物化、相互物化,
從這種操作中「我」會發現怎樣一個特殊的經驗?
請你與我一起……延.生進行中……
看不見未來真是讓人高興呀!

2月21日(雨)

叫保鮮拼接花,的前世是…

由很多小小的保鮮花拼貼而成,可能你會在身上看到其他花的影子。有些人會稱為永生花,因為一般保存的時間為三至五年,甚至可以更久,可是從沒有想過要將美麗進行到底。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堅強,沒有花莖,只是由很多的,一根根的鐵線捆綁互相交織著,在組合成我現在這個形象之前,的花瓣、花萼都掉過,只是有人將重新用膠水、膠帶拼貼回去,可是用了膠水就沒有回頭路,而好處就是看似很破碎但卻還有得補救。

真花的手感,但看上去又不像完全真花,是鮮花標本嗎?只是眾多花裏面之中的其中一朵花,和不同顏色的花組合在一起就會有不同的感覺,在不同的盆器裏面就會有不一樣的表現,而只是構成這一幅圖畫、這個花藝品的其中一點,曾經也以為自己是主角,但知道如果沒有其他線條花、填充花的陪伴,根本沒有可能一個人站在這裏。有很多人不喜歡,說我缺少了味道和生命,不自然…不真實。也有人覺得是被施了魔法的花,雖庸俗但卻有性格。

說我是真花,放多久卻沒有人知道;説是假花,因為大家沒有看鮮花凋謝時的於心不忍;而卻覺得假花比堅強,真花比當下,所以並非真花亦非花,而一切只是相對丶流變丶依存無自性的存在。

Shirley wk1_2
Shirley wk1_1

2月26日(晴)

「東南西北」

 

話說,女兒不願意吃飯的時候,我都會帶她的動物一家一起吃,我會跟她説:「長頸鹿要吃飯了,你要跟牠一起吃嗎?」又或者「你看,大笨象長得那麼強壯是因為牠有吃飯呀。」每次,她都玩得很開心,會請她的動物朋友吃一口,自己再吃一口。但是有一天外出吃飯,遇上她又「扭計」不肯吃,但是我居然沒有帶她的動物一家出門!我沮喪之際也要想辦法,找遍了媽媽袋,只有紙,然後我不知哪來的想法「好啦,就摺下紙啦!」我摺了兒時玩意「東南西北」,開開合合開始扮演動物在說話,我稱它為「咀仔一家」,本來沒有太大期望,但女兒居然玩得不亦樂乎,會裝著餵它們吃飯、幫它們抹咀、搽唇膏,回到家後更叫我再摺給她,我就想起木偶師小咪(陳映靜)說過「什麼東西都可以成為木偶」,我覺得很有趣,是我們忘了嗎?我們是不是丟掉了什麼?此後,我便嘗試用不同的物件與女兒「溝通」,有些可能用語言,也有些只用動作和簡單聲音,她都被逗得咯咯笑,她並沒有被物件的形態所限制,連一樽潔手液、一條菜、一條繩、一朵花都可以溝通著,我覺得這是一種神奇的力量。

「Stingray」

 

有一次,女兒在樓下公園玩的時候蹲了下來,跟我説:「媽咪,Stringray!」,我左顧右盼,原來她説樹葉長得很像扁扁的黃貂魚,又有一次她打開一盒顏色筆説很像鋼琴,就在顏色筆上動起手指來扮演彈鋼琴,有時候我請她幫忙掛衣服的時候她會說衣架很冷所以要穿衣服…是的,我們就是少了這份童真,而我對於木偶雖然認識不深,卻有著情意結,我認為每個小朋友都會有「扮演其他角色」的經驗,拿著公仔、物件與自己對話,當然我也不例外。

「芭蕾舞與木偶」

 

在芭蕾舞的故事中,不乏木偶的影子,舞劇有「胡桃夾子」、「Petrushka」等,但這都是人基於自己的想像去扮演木偶,但木偶師一定會告訴你他們控制的木偶可不是這樣郁動的,因此我很好奇木偶師對木偶的身體是如何想像的,又對於舞者們扮演木偶跳舞有什麼看法,所以我邀請了木偶師小咪陪我一起看身體、看木偶、看動作。

3月4日(晴)


Melissa:

 

對你來說什麼是 Dance? 

你會怎樣定義 “木偶在跳舞” ?當中的”美態”是怎樣的?

 

小咪:

對我來說, 偶的每一個動作都可以是舞蹈。

個人覺得, 動作的美態是自然而生的, 操偶師並沒有意識去展現「美態」。


疫情下的稻草人

 

清晨,小鳥飛到肩上:「不如我哋一齊去玩。」

稻草人:「唔得,我要做嘢。」

中午剛變成蝴蝶的毛毛蟲:「不如同我一齊出去睇下個世界!」

稻草人:「唔得,我要做嘢。」

到咗黃昏,一群獅子行過:「你要唔要同我地一齊出去搵嘢食?」

稻草人:「唔得,我要做嘢。」

晚上蝙蝠倒掛在手臂上:「晚麻麻咁悶,我哋一齊倒吊啦。」

稻草人:「唔得,我要做嘢。」

深夜螳螂爬到臉上:「不如我哋離開呢度!」

稻草人:「唔得,我要做嘢。」

螳螂:「哼!明明就得我陪你,你仲要想嚇走我。」

 

疫情下,稻草人依然堅持着工作。

完~

Basilica de la Sagrada Familia,Barcelona, 2017

3月14日(晴)

Learn to Unlearn -ing  (一):面對自己(進行中)

 

面對自己從來都不容易,是需要練習的(直至往生那天)

 

我從小害怕畫畫,卻又很想畫。三年前的「自畫像」不是透過分析去認識自己,而是了解自己的限制,重複練習卻又不會覺得無聊,每次在近乎放棄中發現新的起點,而這可能是眼簾下的自己愈來愈清晰,身心並沒有合一,更需要壓抑本性的衝動。

「同場加映:Emma眼中的媽媽, 13-3-2022」

3月18日(晴)

疫情下的稻草人,2022
Portrait of scarecrow,2022

4月4日(晴)

舞名:蟲.生/延.伸 (working in progress)

 

今次做創作的動力:好玩

僅此而已~

 

世上沒有獨特的蟲,亦沒有不獨特的蟲,

人和創作也一樣,從來覺得創作並不是一個人的事,

而是許多相遇、碰撞結緣而成,

是一種相對流變的存在,

而又或者我在意的只是我正在做的

能否在此時此地連接你與我,

像是彼此的一個通道、一場遊戲。

 

從小喜歡木偶,因為他們有一種魔法,亦是第一次透過物來認識自己。

是次創作的出發點是想透過他者來觀看自身,通過觀察,想成為其他東西的慾望來經驗自己,

而好玩是這種觀看並沒有完結,或者永遠都不會有一個完結,每一次都只是一個起點。

 

不需要有期待的未來令人蠢蠢欲動。

Figuras Míticas

Mythical Figure, Dance II, 1954

Leonora Carrington Oil, gold leaf

《Rebug 延.生》
編舞

樂知靄

戲偶藝術家

陳映靜(小咪)

觀察日誌

22-03-22 by Melissa

這是一件道具、服裝、物偶

它的物件性

純粹

無機

原始

       帶有

呼吸

流動

生生不息

 

她們之間的關係

身體孕育出物料的有機形態

物件延伸出

一個身體

一層皮膚

 

生命狀態出現的痕跡

汗、蒸氣


藝術家對周圍環境觸覺高度細密的感知力

擬人化:並不是外表有多像真於人的形態,乃是物件表現人的本質

到底人的本質是什麼?

木偶師控偶與舞者控偶的分別?(小咪與Shirley運用身體的不同)慣性、本能反應、身體部位的placement

編舞/舞者透過這種身體與物偶的關係有什麼發現?有沒有突破某些肢體運動的邏輯?能產生一種或幾種狀態?

閱讀更多
Social media &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